干什么不像什么,缺少职业精神的中国人
作者:中国青年报–曹林
近来某电视台某位记者在某次峰会上的某种表现,引发了舆论对记者职业精神的反思,也即:作为一个记者,应该有怎样的角色意识,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。
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:记者应该务正业,如今不少记者的问题正是不务正业。记者的角色,在“记者”这个名字中已经作了非常好的定位: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——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,而不是表演者,不是评论者,不是代表者,不是演说者。
(more…)
作者:中国青年报–曹林
近来某电视台某位记者在某次峰会上的某种表现,引发了舆论对记者职业精神的反思,也即:作为一个记者,应该有怎样的角色意识,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。
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:记者应该务正业,如今不少记者的问题正是不务正业。记者的角色,在“记者”这个名字中已经作了非常好的定位: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——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,而不是表演者,不是评论者,不是代表者,不是演说者。
(more…)
作者:槎水客 来自 天涯
一
不管你爱与不爱,都是历史的尘埃。——北京一夜
多么强烈的人生虚无感。
钱钟书说:目光放远,万事皆悲。
一个好友说:再过二十年,现在追求的种种都灰飞烟灭了。
虽然《好了歌》写尽了这一类的感受,但这句歌词足以相媲美。
二
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。——爱情转移
林夕的词总是高人一筹。
海子有诗云:我要挥霍青春的岁月,然后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。
丰子恺有一张漫画题名为: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。
高晓松也有词云:忧伤开满山冈,等青春散场。
繁华迟早都要褪尽,绚烂终归敛于平淡。青春曲终人散的结局不外乎上面几种,或看透人生,或满目寂然,或满怀忧伤,换得一个老伴算是最好的一种,可谓”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”。
三
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。——牧羊曲
真有王维山水诗的意境,现代歌中极其罕见。
(more…)